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The Coming Collapse of the Middle Class, Elizabeth Warren (中產階級即將到來的衰退)




輾轉找到 Elizabeth Warren 的這場演講 (2007年),個人覺得她所提的事情其實是對中產階級的處境切身(收入、支出)且深刻的觀察,值得一聽。我也很喜歡這種演講方式,讓數據說話(沒有太重的立場),而且資料圖表都很簡單,且有條理的一步一步呈現。台灣近年來人民的生活感受普遍不安,也許我們的所謂中產階級也面臨類似的處境?我想台灣勞工處境應該是跟我們對 social safety net 的態度很有關聯。真希望國內有學者或政治家也能提出一些遠見。


*關於 Elizabeth Warren,從這篇<給資本代言人的信>下面一段網友chikuo留言看來,她不是象牙塔學者,而是個很有政治影響力的人。(原本就是看到這段留言文字被轉貼才輾轉發現這影片。)


*演講有點長,所以花了時間把演講把內容大致摘寫了一下(並非完整翻譯),僅供參考。




-----------------------------------------------------------------------

The Coming Collapse of the Middle Class
Elizabeth Warren

二十世紀後半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就是數以百萬計的母親投入了全職的工作中。這個轉變是很顯著的。一位家裡有6個月大的小孩的母親,在2003年時身處職場的機率,會比在1970年時家裡有16歲大的小孩的母親還來得高。從統計上來考慮這件事情,原本處於中位數的家庭是單薪家庭,而現在已經變成雙薪家庭了。

讓我們想像一下,這樣的家庭應該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既然有了雙倍的收入,現代家庭應該要是比較富足的,他們可以有較多的存款,沒有負債、更多的假期、生活會比較有保障,而且不會面臨破產。

1970 到 2005 這段時期,大約正好是一個世代的差距,接下來我們將比較在這一個世代的時間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在以下的統計數據之中,我們都已經將通貨膨脹納入考慮。

--

首先,婚姻家庭(married couples)收入的統計顯示,家庭的收入確實是增加了 (圖一):

Figure 1: Median Income Married Couples,1970-2005
圖一、平均家庭收入


然而,實際上男性工作者本身的收入並沒有增加 (圖二、綠線)。所以這表示我們看見的家庭收入提升實際上是因為將家庭中的另外一個人力(女性)投入了職場而產生的,並不是個人工作的收入有所提升

Figure 2: Median Income Married Couples Fully-Employed Males,1970-2005
圖二、平均家庭收入(紅) ;工作男性收入(綠) 


我們接著觀察存款占一個人收入的比例多少 (圖三),於是發現存款不僅沒有增加,甚至在1970到2006期間,自最高大約11%一路降低,甚至達到負值。

Figure 3: Contributions to Savings as Percentage of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圖三、存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而如果觀察負債(圖四),並以循環利息占年收入的比例來看,會發現在1970時債大約占年收入的 1.4%,之後則一路上升到2005的 15.6%。

Figure 4: Revolving Debt as Percentage of Annual Income
圖四、循環利息占年收入的比例


我們可以把以上兩種數據綜合起來比較存款以及債務占年收入的比例變化 (圖五)。左邊的長條顯示1970年時存款占家庭年收入的~11%(藍色),而債務則占~1.4%(紅色);但到了2005年則變成了~15.6%的負債。

Figure 5: Revolving debt and savings as a percentage of median annual income 1972-2005
圖五、循環利息(紅)以及存款(籃) 佔平均年收入的比例

至此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過去這三十年中的轉變,並發現一個家庭雖然獲得了母親投入職場後額外的那份收入(原本只有男性工作),但卻不僅沒有把這些多的錢存起來,反而連原本用於存款的那一部分收入都花費掉,然後還進入負債的狀態!


於是我們接著問,到底錢花到哪裡去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有自己的答案,但事實上聯邦政府一直保有相關的紀錄資料,紀錄了美國人把他們的錢花到哪裡去。為了能夠合理的比較,我們專注在典型的家庭:由母親、父親及兩個小孩組成的家庭,並比較這樣的家庭在1970和2003年之間支出的轉變(圖六)。

Figure 6: Median Family Spending by Category, Percentage Change 1970s-2000s
圖六、各類別的家庭支出在1970到2000之間的增減情形(百分比,正為增加、負為減少)


我們也許會猜,現在的人們花了太多的錢在衣服或是食物上,不過結果卻顯然並非如此
    (下排綠色):
    衣服:降低 32%
    食物:降低 18%
    家電:降低 52%
    擁有一部車的花費:降低 24%
當然有其他的部分的花費統計,像是3C電子產品增加、狗食增加、嬰兒用品降低、菸降低、酒類降低等等。但這裡的重點是即使我們常常認為今天的社會是個過度消費的社會,但一般家庭在日常消費支出基本上是減少的。

那麼到底花費到哪裡去了呢?
   (上排紅色):
   房屋貸款:增加 76%  (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家庭的房子的房間數僅從5.8上升到6.1)
   健康保險:增加 74%  (employer sponsored health insurance)
   汽車花費:增加52%   (家庭從有一輛車變成有兩輛車,因為雙薪家庭往往需要兩部車)
   小孩托育:100%         (child care單薪家庭不需要,由媽媽帶小孩,但變成雙薪就需要了)
   繳稅:增加 25%

總結來說,在這支出增減的統計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之處:
第一、花費降低的部分比花費提高的部分還少
第二、花費降低的項目都屬於較有彈性的支出(可以想辦法節省的衣、食等等),但是增加的卻都是"固定支出" (房屋貸款、健康保險等等)

我們進一步從固定支出占家庭收入百分比的圖表來看 (圖七),以下有幾點值得注意的:
一、在1970 單薪家庭收入約為 32000 USD,而在2000年轉變為雙薪家庭,收入 63000 USD
二、前述五項固定支出原本占家庭收入的1/2,後來提升到占2/3
三、付完這些固定支出之後,一個家庭剩下可以支配的錢比過去還少


Figure 7: Fixed Costs as a share of Family Incomes
圖七、固定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這樣的轉變會產生什麼後果?

假設對個人來說失業的機率大致不變,那麼對雙薪家庭來說遭遇家中有人失業的機率就變成了兩倍(因為有兩個人在工作)。而重點在於雙薪家庭中即使只是其中一人失業,就會造成家庭無法負擔這些固定支出 (因為固定支出用去了家庭收入的2/3)!

實際上,家庭經歷收入驟降的機率相對於30年前甚至是提高的 (圖八),因此今日的家庭面臨無法負擔支出的風險是更高的。而且其實相較之下三十年前的家庭還有一項額外的彈性,那就是當父親失業時家裡還有母親有機會可以出外工作,當然工作機會及待遇都比今天差,但相比之下雙薪家庭無論如何已經沒有多餘的人力可以投入職場了。同理當我們考慮健康的額外風險時,也會看見類似的情形:雙薪家庭父母只要有一人生病時,就可能馬上有入不敷出的風險

Figure 8: Family's chance of 20 Percent  or Greater Income Drop
圖八、家庭面臨收入降低幅度超過20%的機率



另一個關於健康風險的現象是:相對於過去,今天的人們擁有健康保險(health insurance)的機率變低了(圖九)。而且保險的內容也有所轉變,以生小孩為例,以往保險可以支付你在醫院住五天,現在只能住24小時。還有醫院現在的政策是訓練家屬來照顧病患,不像以往由特別看護來照顧。於是於必須上班而沒有額外照顧家人人力的雙薪家庭來說,家人生病是有相當的壓力,即使是小孩生病也會造成家庭的困難。

Figure 9: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with No Health Care Coverage, 1987-2005
圖九、沒有健康保險的人口比率1987-2005

--

現在,我們要再進一步討論一些關於"有小孩的家庭"的處境。

首先我們試著比較不同型態的家庭的收入不穩定性(Volatility)增加百分比 (圖十)。圖中四個分類由左至右分別為:
    單身無小孩 ~40%
    單身有小孩 ~40%
    結婚無小孩 ~70%
    結婚有小孩 ~95%

Figure 10: Percentage Increase in Volatility by Family Type, 1970-2003
圖十、不同家庭類別之收入不穩定性在1970-2003之間的增加百分比

再從買房子這件事情來看:1983-2003年之間花費在房屋上的錢增加幅度對於沒有小孩的家庭(綠)還說增加了50%,但是有小孩的家庭(紅)的買房屋的花費增長了100%。對於這個現象的其中一種解讀是:(有小孩的家庭)家長其實是在買好學校、買日益縮減的好的教育資源。事實上波士頓地區的研究顯示,幾萬元美金的房價差別,對應到3年級的閱讀分數五分差距。

Figure 11: Housing Price Increases, No Children / Children in House, 1983-2003
圖十一、無小孩及有小孩的家庭之房屋花費的增加比率 1983-2003  

--

安全網(safety net)的轉變是我們想討論的一點。相較於一個世代以前,現在有更多的人處於沒有健康保險的狀態。在1970年時典型沒有健康保險的族群是23歲、未婚、無小孩的男性,而今天則是35歲、結婚、且有兩個小孩的人。在2001年,就有140萬人失去它們的健康保險,在這其中有80萬人是年收入超過7500美金的。這顯示至少就健康保險來說,中產階級之中的許多人從被保障的轉移到沒有保障的狀態

還有許多其他的例子可以看見保障的變化,例如退休金的機制也從以往的養老金固定收益計畫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 月退的概念) 轉變為養老金固定繳款計畫(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的形式,這表示人們將要自行承擔退休後(壽命較長時)養老金不夠用的風險。

--

我現想要再從另外一件事情來看,關於家庭在培育一個小孩進入中產階級時所需要的教育花費。1970年時,一般人認為你要高中文憑加上願意努力工作就可以為中產階級,但到了2002年,一般人認為需要大學文憑才行。這裡有個例子比較可以給我們一點關於這共識的概念:如今相信你不需要一張大學文憑就可以進入中產階級的人,甚至比相信美國登月是造假的人還來得少。廣大而各異的美國人,在一個世代之間有共識的轉變了想法。

這對一個家庭來說代表了什麼呢?過去小孩受到高中教育就夠了,而這是由政府、全體國民納稅共同負擔的;然而如今已經轉變成必須要拿到大學文憑才夠,但是大學學費是由家庭自己負擔,於是這筆多出來的學費開銷成了只有有小孩的家庭需要面對的問題。另外幼稚園也從過去的很少人會去變為今天普遍的需要,受教育的花費因此增加很多。

--

那麼,家庭對以上這些變化有什麼反應呢?我們可以從申請破產這件事來看來看 (圖十二)。2001年時申請破產的件數統計(左至右)顯示:已婚家庭7.4、未婚男人6.3、未婚女人7.2 (每一千戶),而這些都是家中沒有小孩的案例。如果我們加入有小孩的情況,同樣每一千戶申請破產的統計 (圖十三) 顯示:已婚有小孩的家庭高達 15.3,而已婚的女人更高達 23。這顯示了有小孩的家庭承受著極大的經濟壓力


Figure 12: Bankruptcy Filling Rate Per 1000 Households Without Children, 2001
圖十二、每一千戶申請破產的件數,沒有小孩的家庭 2001

Figure 12: Bankruptcy Filling Rate Per 1000 Households Without Children, 2001
圖十三、每一千戶申請破產的件數,沒有/有小孩的家庭 2001

在這些申請破產的人之中,90%都至少是因為下面三種因素之一:失業、醫藥問題、家庭破裂。其中50%的家庭同時經歷其中兩者,更有20% 三者同時發生。統計來說經歷父母申請破產的小孩其實比經歷家長離婚的還多。(但人們會試圖隱藏破產所以並不顯而易見。)

這些申請破產家庭的統計,基本上部分反映了社會保障網正在經歷的變化

--

我想為今天所討論,陷入經濟問題中的家庭下幾點結論:

第一點是關於窮人。任何關心貧窮美國家庭的人,都應該注意這一點:本身承受著經濟壓力的中產階級家庭,其實較無能力,也較沒有意願幫助貧窮的人,因為他們自己也可能要落入貧窮之中。關於貧窮的研究、有許多重要的社會因素都是在我的專業領域之外,但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元素而且目前很少人在注意到:窮人幾乎無路可走,而中產階級無力幫忙。(Small place for the poor to go, and not much help coming from the middle class today, compared with even only a generation ago.)

第二點,這些資料在我看來,顯示了我們社會可能正面臨以往三個階層轉換成兩個階層的轉變。原本的美國社會組成大約是一些有錢人、一些窮人、以及一大塊中產階級,但我們看見現有的資料顯示這可能正在發生轉變,變成一個較大的上層階層(upper class):不只是非常有錢的人,還有那些沒有遇到生大病、家族成員過世等沒有遭遇人生大挫折的家庭。他們會停留在上層階級、有辦法存一些錢,不會陷入負債,過得不錯。而剩下的家庭則形成一個長長尾巴的底下階層(under class),有時好些、有時差些,但永遠無法脫離負債,也永遠無法有真正經濟上的保障。像在懸崖邊上一樣在負債及風險之中來回,永遠不會有像我們以往印象中的中產階級那種穩定與保障。

我擔心我們以往那種安全、穩定的中產階級的想像使我們忽略了現在面對的問題。我們現在正面臨了弱化的中產階級,而這不只影響我剛剛提到的那些有小孩的家庭,而是影響美國整個社會的骨架編織。而我認為該是時候調整我們的學術研究方向以及政治的方向,來討論這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