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8日 星期三

與但昭偉教授聊髮禁、教育

以下內容整理自2005/9/27坤興和我為了連絡講座事項到但教授的研究室談話的紀錄

談話者: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所長 但昭偉教授

教授是個頗親切健談的人
以林柏儀在進行反髮禁的運動為開端
聊到他自己其實對搞這些社會運動不太有熱忱之類的
我們發現他是個頗幽默的人

與教授一陣閒聊之後
小魚切入主題
單刀直入問道教育的本質、目標應該是什麼
"其實就是教導一種共識、學習一些基本應具備的學力(學習能力),培養將來能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
而對於髮禁問題的本質,教授則有這樣的看法:
"其實對髮禁的爭議其實是新舊觀念交替時所出現的自然現象
台灣的教育制度沿襲自日本教育
而日本當時所採取軍國主義,是以訓練方式自然包括培養服從、一致的精神
國民政府來台後因為受反攻大陸思想影響
所以和這種色彩一拍即合
這種嚴加管束的教育方式便延續下來
但是今天台灣的價值觀念已經受歐美影響很深
自由主義及人權思想受到重視之下,這套制度自然受到質疑
所以這是價值觀的過渡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以及許多父母師長的思想仍然屬於較舊的狀態
而這樣的價值觀並不鼓勵自我的表現、個人特色的突出
所以當一個人的表現和群體有所不相同時
就容易被視為亂源、害群之馬
管教便是這套價值觀維護群體完整的一個手段"

再舉家庭親子關係為例子
"舊時代的家長會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
然而西方觀念中孩子騎是社會人群的一份子
父母只是適當而方便的負起管教養育之責
倘若父母親不襯職
那麼就有奪走其管教養育權之必要
看到父母帶著小孩一起自殺其實多少反映的這個舊觀念
同樣新舊的觀念差異也造成父母對小孩管教權的問題、體罰問題等等"

由對於開放髮禁的看法以及對反對意見的回應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教授傾向自由主義的立場
"對於學生,我贊成給予充份的自由與尊重
人性使然,每個人都會自然的去追求自由
而今天限制頭髮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管那麼多是為了什麼?
畢竟教育的重點在於"學",而不在於"管"
今天之所以會有"管"的問題
是因為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
老師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
於是只有採用最簡單、直接的壓迫、限制方式
事實上這也正是老師們自己的成長經驗告訴他們的方法

有的人質疑學生會花太多時間在頭髮上而造成課業分心
事實上
不願唸書的人、或是將精力用在課業之外地方的人
真正的原因就是對課業沒有興趣,覺得這些對他而言沒有意義
開不開放髮禁他們都一樣不會花時間在課業上
而原本將重心擺在唸書的人,有無髮禁也不影響他是否唸書
所以
重點在於學校所?的東西及教學方式並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有的人會因此怪罪老師迂腐、觀念舊、不懂得付出愛心關懷
這樣子就失之公道
好的教育是需要投資的
但是台灣每年投資在教育上的經費卻很有限
老師的薪水低
學校的設備差
沒有有利的條件怎能期待出現好的結果
怎能期待老師付出耐心、時間,努力去創新營造一個好的環境"

對於這一點教授舉了個有趣的類比
"這就像政治人沒有權利叫大家愛台灣一樣
他們只有義務使台灣變得可愛
大家自然會願意為台灣付出
捍衛一個他所喜歡的地方是任何正常人都會做的事情
口號式、教條式、灌輸式的作法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這個政府一邊傷害你、一邊叫你愛他
這不是很奇怪嗎
同理在學校教育中所教導的大道理諸如誠實、勇敢、正義等
其實是無意義的
我個人反對一切關於人格養成的教育
真正該做的是改變這個社會的價值觀
那麼學生就自然會受到影響
當成人世界自己沒有高明到哪裡去時
怎麼能對學生要求這麼多"
教授給我的感覺是應該改"驅"為"趨"
以及"言教不如身教"

最後對於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走向,教授是樂觀的
"目前的混亂情形其實是因為台灣人才剛能吃飽沒多久
社會財富累積不足、還不夠健康
漸漸的人們會思考這些問題
並且走向一個更自由開放的態度
容忍與尊重是自由社會所必需的特質
髮禁的解除是一個好的開端
當人們懂得在受到壓迫時找管道反抗
這個社會就越少人會受到欺壓
另外唯有當價值觀由過去的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時
每個人才更能順利的走自己的道路
享受自由"

2 則留言:

  1. 你們怎麼好像跟柏儀很熟似的@@~

    回覆刪除
  2. 我沒看過他
    我們社長余坤興(小魚)好像有看過他
    教授好像跟他滿熟的^^
    下禮拜二的社影展林伯儀會來當與談人的樣子

    回覆刪除

~說說~